文章
主题列表

最新资讯
A25 下属与经理(上)

聪明的下属可以让他们的经理看起来很糟糕,不管经理多优秀,也可以让他们的经理看起来很好,不管经理多糟糕

Ackoff教授(第32条):Smart subordinates can make their managers look bad no matter how good they are, and make their managers look good no matter how bad they are.

Ackoff 教授:

管理者的表现依赖于下属的表现,而非他自己,但下属的表现不依赖于上级。刚毕业并受过严格训练的员工,往往比他们的上级更清楚如何把工作做好,他们也很清楚这点,而上级反而不太理解。他们可以随意打破公司的规矩,因为知道不会因此被公司辞退,因为上级依赖这些员工,所以他们就很随意,例如穿牛仔裤上班、不按时上班、把工作搞得乱七八糟、聊天等。虽然会打扰他们的上级,但他们很清楚自我的优势。

所以成功的管理者要管好这些经历过高等教育的下属,通常会放手让他们把事情做好,只要他们按管理者的希望把工作做好即可。

某家专门做医疗系统产品的软件开发公司,分派了产品经理到各个开发小组负责产品需求。但因为要面对很多医院,里面的医生、护士都会不断提出新功能需求,而且都说非常紧急。为了不想得罪客户,产品经理通常都没有过滤直接把收到的需求转给开发人员。年底系统复盘时,发现很多新增功能都没有被使用(或者很少用),耗费了宝贵的开发资源。

针对这不足,我建议他们管理层在每轮迭代分析需求、设计、编码的缺陷排除率时,判断每个过程评审或测试效果,是否还是遗漏很多缺陷等到最后的系统或验收测试才被发现。质量总监听完我们后,很赞同,安排了几位项目经理来参加,并增加了缺陷排除率作为产品经理的KPI指标,希望他们会更注重需求评审,避免接那些低价值的新需求。

过了几个月回访客户,我问产品经理:“你们团队的需求缺陷排除率都很不错,但为什么你们需求评审发现的缺陷数这么少?”

产品经理说:“现在我们的需求缺陷排除率是与个人绩效挂钩,如果不达标会影响个人绩效,当然不可以过低。”

我才明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些过程指标KPI与绩效挂钩就立马失真,因为大家都怕会影响达标,反而影响了团队的总体提升。

== == ==

有次我为另一家软件产品公司做2天量化管理与根因分析培训。第二天练习如何制定SMART目标,和按GQM(Goal/ Question/Metric) 挑选度量项。比如目标是降低质量成本,就应该收集各过程的缺陷排除率与返工工作量,避免收集其他多余的度量。小组练习后,某学员说: “我们公司很注重度量,对每个岗位都设定了各种KPI指标,并与绩效和晋升关联,所以大家都尽力去满足指标,但过去几年,虽然KPI指标都满足了,但总体质量与返工没有什么改善。开发出来的产品的竞争力也没有显著提升,导致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没有提升。”

所以如果管理者以为自己比前线员工更懂如何能把事情做好,希望利用指标监控他们工作与过程质量,很可能适得其反,尤其是对于知识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