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主题列表

最新资讯
A28 对下属期望越低,得到的就会越少

曾经促进交流的电话,现在却日益成为交流的障碍

Ackoff教授(第56条):The telephone, which once facilitated communication, now increasingly obstructs it.

Ackoff 教授:

如今,接电话的人可以这样巧妙地告诉打电话的人不想被联系:先将电话置于等待状态,最后再挂掉。

过去,只需要拨打七位数字即可联系到大多数的人(美国本地电话仅需七位数字)。

如今,电话号码的位数和等待时间成倍增加,远超常人的记忆力和耐心所能承受的范围。

原本希望通过电话找到合适的联系人,但现在的自动转接系统通常无法提供合适选项。

即便偶尔联系上人工,却往往因为对方没有能力响应需求,也不知应转接何人合适,又引发一连串的转接,最终以精心设计的“意外”中断告终。

电话曾帮我们大幅减少书面沟通的需求,但如今却迫使我们重拾传统的沟通方式。

严重故障需求流程图 (图27-1)

Value 1-3.jpg

编辑

不知道大家每天会收到多少骚扰电话?通常,我的反应是直接问“哪位?”,确认是陌生人便直接挂断。

在教授所处的年代,骚扰电话尚未泛滥,被呼叫者还能礼貌拒绝。

如今,我倒有点同情那些被迫拨打骚扰电话的员工,他们每日重复这些工作,想必备受煎熬。问题的根源在于管理层,他们误以为电话促销仍有效,殊不知这种方式不仅效果近乎为零,还损害公司形象。在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的功能强大如此,如果产品足够优秀,只需在网站展示并得到用户的点赞,客户自会主动搜索,无需电话推销。

正因电话的滥用,人们更渴望免受打扰,可以安静地专注于自己的工作。

== -- == -- ==

每次听到“查询余额按1,转账按2,优惠活动按3……”这样的自动应答系统录音,我就会直接挂断。经验告诉我,指望这些系统永远无法获得我需要的服务。不少银行、售票等行业普遍采用此类自动语音系统。一些有经验的客户经理会直接告知正确按键顺序(如1342)或人工客服接入方式,以节省时间。或如何可以直接与人工客服对话,减少对客户的耽误。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部分公司引入机器人模拟真人对话,但效果未必好。如某售票系统的机器人会热情地问候:“早上好!小倩很高兴为您服务,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的?”然而,经过两分钟的“对话”后,系统又提示输入身份证的后四位号码,而我只有港澳通行证,最终还是无法购票(但若是与真人通话,整个交易通常在2-3分钟即可完成)。

企业误以为机器人(高科技)能提升客户满意度,实则适得其反,客户只会更觉烦躁。所以我总想绕过系统自动应答,直达人工客服,却从未成功破解其设计。

在精益价值流培训过程中,我会展示前面的图27-1,并提问:“如果现在处理存在严重缺陷的流程,从提出申请到解决需要10天。请问有何建议可以缩短时间、减少浪费?”

学员们经过讨论并提交建议后,我接着再问:“是否考虑让用户直接联系开发工程师?”

他们又回应:“开发和测试都太忙了,如无客服预先过滤,工程师无法承受这么大的工作量。”

接着我分享如下案例:“某公司有800位工程师,在传统客服过滤的模式下,工程部用于处理严重缺陷约占60%的工作量。变更流程后,通过工程师直接接听客户电话,工作量降至24%。”

学生觉得不可思议,我接着说:“通过工程师接听客户电话,他们同步提供了客户缺陷与对应的解决办法,并更新到知识库,供客户自查。这不仅将响应时间缩短至原来的三分之一,还让工程师直接收集到用户使用系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深入了解客户的使用场景,为下一版本的改进提供洞见。”

唯一不变的唯有改变。 (The only thing that is constant is change / Change is the only constant in life)

若能跳出思维定式,便能海阔天空,激发无限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