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主题列表

最新资讯
以数据说话——经验分享

场景: 与某公司做完差距分析后——

当说到公司最大的改进点是“度量与分析” 时,主管们都同意公司要量化管理。
我举例说,可以先从现有数据入手,用缺陷排除率来看整个生命周期的缺陷。识别缺陷都出自哪个阶段?是否可控?
问:验收阶段的缺陷情况如何?
答:极小,大部分的缺陷是在单元测试。
如果确实如此,那是相当不错了——缺陷最好在发生阶段就被消除,比如大部分已经在代码开发后的单元测试就发现和解决。

然而在和主管讨论到开发团队主要的痛点时,他们提到维护软件是一个头疼的问题:在维护时,为了找出、排除缺陷花了很多力气——因为对软件不熟悉,必须依赖有经验的开发工程师投入大量精力,导致这些有经验的工程师没有空去开发新的产品,这也非他们所愿。

所以说验收测试阶段缺陷很小并不能说明什么,当时没有用心去找的后果是缺陷在维护期仍然需要解决。其实他们还是不少缺陷未被发现,而遗漏到后面。

 原因何在?

基于以数据说话的原则,我接着问:整个过程中,是否有数据支撑?

大主管回答:这个不需要什么数据,原因我都很清楚——很多需求比较复杂的,都是来自少部分客户的定制 / 特殊要求。

从刚才的谈话,你也发现很多决策其实都是大主管说了算。

我们一直强调数据是用来帮助我们做决定的,如果有相关的数据,比如:在特殊需求方面的维护成本是多少?以前是否有出现过这类需求?特殊需求是否可以避免?

有了数据的支撑,开发人员 在设计或电脑编码阶段才有动力 提早发现并解决缺陷,也可以让相关的团队成员真正了解问题所在,也能参与这方面的讨论,反过来如果没有数据来支持,最后就是大主管一个人说了算,负面影响了工程人员的积极性。


在报告中,我们建议公司推动团队管理制度,需要配合的一些项目管理的工具来做客观监控。

这家公司规模以前100人左右。但这一两年业务非常好,开发团队也扩展得很快,快到两百多人了,占用整层楼。

吃饭时,主管的经理便问什么是团队管理制?

我说:其实这个团队管理制度在60年代已经开始,可以说是源自XY理论。

问:如果变成团队制后, 作为领导如何监管?具体管什么?不应管什么? 和传统的区别在哪 ?

答:如果团队真正有能力的话,管理层应该放手由团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管理总的方面(如: 风险和资源的管理 )。

问:  项目管理工具的主要作用?

由于他是开发出身,习惯了和团队现场交流,所以根据他以往的经验,认为开发的情况一目了然,不需要项目管理的工具。

我便跟他说了一家保险公司的故事:

项目经理要管两百位外包开发人员,如果没有一些可靠的项目管理工具,这位项目经理是无法知道实际的开发现状。   (外包公司都按现场人天计算, 他们不太关心实际的开发状态, 但甲方项目经理一人要管理很多这类非直接聘用的外包人员,如果缺乏一个管理系统,无法管理 。)

情况和他们现在要到200人这种规模的管理需求很类似,经理下面两位主管反而很清楚,当团对扩大到一定的规模。单靠人工的监控管理是不太可能。

人的记忆力是很有限的,也再不能像以往那种靠管理者 都亲历亲为去监控进展。

但我们可以使用工具,把计划、 变更和实际数据都记录下来。

工具,对软件开发公司推行团队制很重要,因为在软件开发和制造业不同,一个最大的区分是后者有大量的可靠数据。

制造业因有较大可靠数据,团队的成绩是容易看到。反过来,软件开发如没有数据,是无法判断团队制是否对管理有提升。

有位技术经验丰富的经理问有没有工具能自动和软件开发工具紧密关联,从开发过程中直接自动产生数据?

我说暂时没有这么先进,但软件开发我们需要数据的颗粒度也没有必要这么细,只要员工按照他被分派的任务来填上实际的开始时间、完成时间和花费的工作量 、工时,便有了可靠的客观数据, 团队管理便可以真正的开始。

大家应该很清楚,所有的管理都是希望产生效果,但若我们连效果都无法有一些数据集来 支撑,不用谈什么管理的改进。
 
从以上的实例,我们可以看到管理者都会赞同“以数据说话”,但他们心里还是觉得自己什么都清楚,不需要花精力来收集。导致日常的管理思路和做法,往往缺少客观,与“数据说话”方向相反。

数据管理、 团队自主、全体发挥最大的创造力息息相关, 缺一不可。

看到不少管理者有类似的思维模式,让我联想到前面提过谷歌的CEO ( Larry Page )或者刘邦与项羽——当要打天下,扩大业务,必须要借助其他人和系统的帮助,自己的高度才可以提升。

刘邦与项羽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多说了。

谷歌公司的文化是——所有决定都要以数据来支撑:每次开会用到2个投影仪,其中一个是用来投影相关数据,做决定也不是以职位高的说了算,如果说服不了工程师,提议还是会被否决。

Larry PAGE 和 Sergey BRIN (2003)

后记



今天开始为一家老客户做培训,晚上跟一些经理吃饭。


大家抱怨遇到的困难很多:
-  配置管理不好而导致代码错误;
-  代码开发交付的质量问题;
-  项目管理不规范.......等等。

我问有没有一些相关的统计数据?
他们没有,因为没时间收集。
我便问,既然你没有数据,如何可以把这些的问题正式汇报到管理层?

没有数据支撑导致决策没有方向,是很多规模扩大中的公司的痛点。
这位抱怨的经理,其实已经经历过两次CMMI的评估,跨越了8年时间。当其中一位专管公司资质认证的90后员工,提到ISO9000很难学。而这位经理说,ISO9000太容易了。其实很多认证的标准都是基于戴明环的持续改进概念。
这位经理在进入软件行业之前,在制作业做过流程,也在软件公司担任过项目管理,用过很多CMMI的最佳实践来编写项目计划书、设定里程碑、监控等。她从自己的经历中融会贯通,理解了CMMI而不是只懂一些理论。
正是这样的经历,促使她希望在公司里其他经理中推动这件事,以便能解决大家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而目前最大的挑战是,其他管理者或者做开发的人,要有这个意识。
任何改变都是困难的——人都喜欢遵循自己熟悉的做法。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报销流程信息化,都会有很多反对的声音。
必须领导决心推动,才有会结果和效果。

所以我们现在为客户做咨询,都不是直接扔一堆标准模板和过程,而是要求客户召集团队所有相关岗位人员,依据现有的东西和客观数据,一起讨论、预定如何改善。这样才能够有持续改善、提升的生命力。







联系我们

电话:18921395967
QQ:1228021190
微信:processis2009
地址:香港/北京/江苏
官网:www.processis.org
邮箱:claire@processi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