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不会比程序员更聪明,但很少程序员比程序使用者更聪明
Ackoff教授(第69条):No computer is smarter than those who program it. Those who program computers are seldom smarter than those who try to use their output.
Ackoff教授经验之谈: 计算机已经成为传播无知和低效的最有效方式。它以富有挑战性和娱乐性的方式,在极大地浪费时间,降低效率。 试图证明人类比计算机更聪明,往往只是徒劳。 计算机只有一件事是人做不到的:记住预计的信息但不改变它。 当然,它能比人类更快地完成许多任务,尤其是错误的任务。 计算机无法像人类利用计算机那样利用人类。没有计算机,人可以做的事情比没有人操控的计算机多得多。 计算机不能改变人类,却能放大人类的无能。 计算机无法取代人类,因为它们无法区分对错、善和恶、美和丑。 人类可以把信息和知识输入计算机,但无法输入理解和智慧。 无论理解和智慧在人类中多么稀有,它们在计算机中完全不存在。 技术本身无善恶,但能放大人类对善恶的倾向。 |
虽然当下大家都热议AI,但上述现象依然无处不在:
地铁上,学生埋头玩手机游戏,家长束手无策
在酒店吃自助早餐时,因不懂咖啡机或烧水器如何操作,仍需服务员协助
回想小时候,无论收音机、厨房设备、办公工具,家用电器等都简单易用。
若设计简洁明了,人类天生就能理解如何操作,无需说明书。例如门的推拉设计:横向手柄让人自然推门,竖向手柄自然让人拉门。(详情可参考Donald Norman的经典书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然而,许多软件工程师在设计程序时,往往会忽略日常用品的设计智慧,误以为用户总能搞清楚如何操作。
优秀的设计应如日用品一样直观,用户无需阅读手册,仅凭用户界面就能完成任务。例如要测试某款电视节目搜索App的易用性,可找不懂技术的普通人,要求他搜索下周一晚七点央视九台的节目。若他操作了几分钟仍找不到,便说明设计不及格。
“人工智能AI可以写诗歌吗?”
学工程的老同学回答:“当然可以。”随即发来一首AI生成的七言律诗。
我又问道:“这诗有吸引力吗?”他答:“还行,对称、押韵。”
古今中外的经典诗歌、音乐、戏剧为何能传颂至今?它们有何共性?
皆因它的神韵与创新,源于创作者的智慧。
十几年前,每次评估需按模板填写计划与报告,提交至美国。几年前,为节省质量保证人员审批时间,美国总部引入了新系统,只要求在线输入内容,系统根据规范实时判断是否符合要求(如数字、日期、选填项等)。大家都“聪明”地只填写系统必须的信息,却忽略了每次独特的评估经验教训,这导致计划与报告千篇一律,失去了本来提交评估报告的意义。
Ackoff教授到五十多岁时才接触个人电脑,因此能更客观地看待计算机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