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主题列表

最新资讯
高效1 克服拖延症

一北京技术总监问: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提升下面技术人员的能力,如果他们全都是高手,我就很轻松了,但实际上最多只有三分之一,其他都是中低水平。您接触过这么多软件开发团队,有什么好方案?
我说:我没有解决提升技术人员能力的银弹,但你可以听听我最近这故事: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片


小李:你能够在一周内写完程序通过测试,并把整件事汇总成分享文章初稿发布很厉害呀。
我:其实你也可以做到。《个人写程序并记录统计的一些经验分享》里,我只是写了与软件工程相关的重点, 但个人有没有高效率的习惯其实更重要。

我五年前教项目管理时参考一本效率小册 [详见 Reference1], 这小册罗列了99个小技巧,每个技巧都不超过一页纸,我自己也一直用这小手册提醒自己。

图片


例如,第一章“克服拖延症”, 里面几乎全部技巧都有帮助:

  • 周 / 日目标 (1 Weekly / daily Goals)

  • 我每天都会定计划,早上希望完成哪些功能,下午完成哪些。当然这个计划也会按实际的进展调整。

    周 / 日目标是个人时间管理的基本功。每一天第一件事不是回邮件,而是仔细想想今天要完成什么任务,每一周的开始,也应该想我本周希望完成什么任务。不然的话,每天的时间就很容易被琐碎的小事吃掉,一事无成。

    背后的道理很简单, 要把时间花在重要,但非紧急,的活动(右上角 )上,效率才会出来。

    图片

  • 限定时间 (2 Timeboxing)

    把每天任务安排成时间段,每一段不应超过1.5 小时。
    一般人可以专心集中的时间段都不会超过60分钟,小孩可能就更短。如果老师叫你星期五5点钟交卷,你不会3、4点就交,都会等到最后十分钟,甚至五分钟。所以如果我们把一天的时间切开成 1 ~ 1.5 小时时间段,自然有动力, 希望在时间之内完成任务。
    我们写代码的时候应该也是用同样的原理。例如。前面那个总共花了10个小时的功能,也是本身尝试了很多次。每次当我发现超过了1小时或者1.5 小时,我就会把它放下来,先做其他事。


  • 分解任务 (3 Dissolving tasks)

  • 因为都是练习题,所以每一个功能都比较细,不会超过二十行。如果我们平常做开发时,也必须要把一些大、复杂的功能预先拆分成小的功能才有效率。

  • 加强自律 (6 Building Self-Discipline Muscles)

  • 晨礼(30 Morning Rituals) 日常运动 (32 Make an Exercise Routine)

    不要以为编码是一个单纯的脑力活。整天坐在电脑前面敲代码就可以,如果人的体力、精力没有配合上也会出问题,好在我每天早上一直坚持三十到四十分钟的轻量运动,然后晚饭前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骑单车或者慢跑的习惯。中间也是不是整天坐着,一段时间会走一走,喝橙汁等,确保身体不断在动,才不会困,保持动力。

    贝多芬每天都会去外面散步,来启发一些创作的灵感,然后他会立马把这些写在本子上,用于后面的音乐创作。早上的跑步也可以让我有多些创作灵感。

  • 有一个不会分心的工作场所 (11 Create a Distraction-Free workplace)

  • 轻策划,迭代,再策划 (13 Ready , Fire, Aim!)

  • 三十年前,软件开发都是很大型的一些项目,整个架构要设计好才动手去写代码。现在反过来,需求变化极大,开发都需要敏捷,轻文档轻计划。尽快写好代码,做一些功能给客户,从反馈优化下一轮。我这次的几天开发也是用同样原则,没有花时间在一些设计或者文档。想直接把那个代码写出来,并通过单元测试,就节省很多耗时间的工作。把有限的时间都放在写好代码上。

  • 不断清洗 (10 Churning)

  • 万事起头难。我在开始的半天也是遇到同样问题,不知如何入手,太久没看写代码的书了,很多基本的都不知如何入手。所以我开始的时候不能直接尝试写题目要的功能,重写一些书本的代码,看看跑出来怎么样,然后逐步提升。写一些基本功能,慢慢有了习惯,调整过来了,后面就越来越顺。好比一台旧的水泵开始时水总有难喝的铁锈。只要不停止抽水,当污水最终都从系统中抽出后,就能发现底下的净水。

  • 要有好的土壤 (8 Remove your Hidden Roadblocks)

  • 在含盐量高的土壤里种植物,是结不出果实的。浇水、平衡在阴凉处和阳光下的时间都抵不过根部吸入的毒素。如果我们没有积极性,就可能是土壤的问题。如果没有足够的积极动力,就不会在长假专注写程序,也不会定期要求自己写分享文章。所以要有明确/很想达到的目标驱动。像一个作曲家,他希望写出很多经典的优秀作品,不满足于现在的状态。觉得自己的灵感或者创造力没有发挥出来,成为可以保留下来的东西。也是这种驱动力让我可以一直努力做这件事。

  • 摒弃拖延恶习 (14 Quit your Procrastination Vices)

  • 长假大部分人都会把时间看视频电视剧,我一直都没有玩网络游戏的习惯,否则肯定完成不了。

最终我最后用日程记录(91 Timelogging),把整件事和什么活动花在什么地方记录下来。

小李:我看你上面列出的技巧,我大部分都还没做到。

我:不要紧,我六年前刚开始定期写文章时情况跟你类似,但只要不放弃,一直往既定目标努力,不良习惯都改正过来了。

我常常说人的潜力是极大的。舒伯特你听过吗?
小李:好像是一个很有名的作曲家。
我:是的,但他很年轻31岁(1828) 就去世了,你猜他一生一共写了多少首歌和音乐作品。
小李:我记得中学时,老师介绍过他的艺术歌曲,如“鳟鱼 The Trout”,但他31岁就死了,我猜100 - 200 首歌?
我:他一生写了超过460首歌曲(时长>24小时)。除了歌曲,他还写了其他作品,如9首交响曲,20 室内乐,120 钢琴曲等等,每一类都包括大量经典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小李:如果粗算他一生600作品,算他有16年时间作曲,平均每月要完成3个作品,真是不得了。
我:虽然他的作品有大有小(从一首歌,到45分钟的交响曲),他确实生产率极高,而且他最后的7年一直身体都不好,所以他那个时候肯定不会像我们现代996方式工作。他每天主要是早上用来写作,傍晚便去休息散步。但他会同时做多个创作项目 - 那些项目没有灵感,就暂时放下来,创作其他作品。他著名的未完成交响曲就是个好例子,只有两个乐章(一般交响曲都是四个乐章) 所以他是使用高效技巧的一个成功例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如果没有高效率来执行,理想只是天马行空,天方夜谭,不会有任何成就。有没有疑问?

小李:没有,挺好的,我后面立马就开始。

= = = = = = = = = = = = = = = = = = = = =

总监说:我估计懂你的意思了,要提升技术人员的能力先要改变他们的习惯,有良好的习惯(如时间管理),才有机会提升。
我:是的。
总监问:从管理者的角度,我们有什么可以做的?

即时笔记 (17 The Capture Device)

总监边听边在本子上记下那些重点。高效的人都会有工具帮他记录想到灵感、想法、项目、待做事项等等,不会仅仅靠大脑记忆。你提出一个要求,他会立马写在小本子上,你会觉得他应该会按你要求去处理,但反过来他只是口头说会处理,你会担心很可能没有下文。但我看有些领导,身边只拿个手机,除非他们的记忆力超人,不然话我估计他每天都会忘记不少重要事项。

下一个分享,将讨论如何从个人上升到团队的提升。

反馈

杭州高级经理:
人一定要自律!您说的小技巧确实能起到很大帮助,而且我基本都会使用,但如果不养成习惯,想起来使用下,最终还是改不了拖延症,所以要解决拖延症,一定从根源做起,还是得靠自己,需要培养自己意志力、专注力,坚持好习惯,改掉坏毛病。

References

1. YOUNG, Scott: "The Little book of Productivity" (有中文翻译版,叫《超效率手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