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主题列表

最新资讯
怎样有效ONLINE学习

这段时间收到很多反馈 ——培训市场缺口很大。
与一位杭州软件公司总监面谈后,也验证了这个发展趋势。
他说现在公司内的管理层,都在思考如何把大量的培训课做成在线形式,尤其公司本身有很多内部讲师,有自己的大学。第一步就是把这些本来面对面线下培训转为线上。
他问我:有没有这方面的想法?

1

他们提倡在线培训的原因:

越来越多公司意识到员工培训的重要性,老板也赞同员工(知识工作者)必须不断提升才有能力去为公司赚钱。他举例说,在某些方面,在线培训可以非常成功,例如:会计考试——一个有名的会计课程网站,提供在线学习,帮助学生进行考试准备。很多参加在线培训的人,考虑的不仅是费用,还有时间——抽不出时间到现场上课。
我问这个在线培训服务的供应商是否同时是认证考试代理商?他说不是,这个会计网站的成功取决于市场需求,而非一条龙的食物链关系。

但是ONLINE不是所有的培训课都适合,除非是单纯教授一些技巧、应付考试的课程,例如:会计。那些需要老师与学生之间高度互动,一起探讨一些公司的痛点、整个公司的改革的培训就不适合这种形式。另外:不是绝对的线上或线下。以敏捷为例,很多关于技巧的培训可以线上来做,例如估算、功能点。但是关于场景、人的管理、如何引发积极性,这样比较软的培训就不一定合适在线上去做。
虽然有些中小型公司目前在培训方面的预算不多,但高层也明白: 如果培训不到位,生产率低,反而成本更高。
所以这些200人左右的中小型公司,更需要一条龙服务——不仅仅单个课程,而是要通过一系列的员工培训,达到提高生产率的效果。
和现在的顾问+咨询形式一样,培训只是整个服务的一部分,要配合定期的咨询检查,或者评估之类相关的服务,具体提升学员个人的能力。这样的价值更高。

2

试点经验 – 怎么样online学CMMI

前几天在一家公司,利用CMMI模型帮项目经理和工程师做初步诊断,他们都是第一次接触CMMI。
我帮他们解读现在的做法如何对应CMMI模型的最佳实践条款 (SP/GP) 。
会后,一位工程师特地来问我:“我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模型,觉得很有用——没有这些理论基础,真不知道做软件开发或项目管理,注重点有哪些?必须要做哪些?经过一天学习确实理解很多。之前学过一些PMP项目管理,但是觉得它太庞大、太泛,不如CMMI这么针对软件开发。请问后面要如何可以继续学习?”
我答:“乐于学习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在有限的时间里,老师能分享给大家的只是一些皮毛。CMMI覆盖面很广,几乎涵盖所有部分,要学习的话,千万不要希望在短期内学懂每个过程域。这个不太现实,也没有什么用。正如我刚入行跟大师学习时,美国的CMMI大师Kasse先生建议:必须选定你的专注点,先从某个过程域出发,慢慢扩大,你的了解才够深入,不能太泛。比如你可以从项目管理或者配置管理这样比较专的过程域出发。”
学生说:”那么下一步我要如何做?比如我选了一些感兴趣的过程域,如何可以学习?有什么资料可以参考?”

这个问题真问倒我了,因为我每年的工作时间都排得密密麻麻,能和企业中用CMMI的人面对面接触的时间不多。在现场上课的时间最多也就是2、3天,只能通过互动形式讨论和学习一些原则和总道理,无法深入教懂庞大的学生群体。

是否可以用在线培训的形式解决这个问题呢?

几年前我就听过在线培训的商业模式——做一个互动平台,把课程发布到网上,满足大量学生的需求。但我一直没有看到成功的案例。
估计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些专业知识的培训不像教一个文员学习office那么简单、容易复制,他们学的不仅仅是一些套路、步骤,更重要的学生要学到如何解读(比如CMMI),真正用于工作中,才算是成功。
要达到这个程度,单是在网上看看视屏、做一些即时交流是不够的。
我也做过一些远程的培训,效果都不好。
很简单,这种远程培训师生都无法得到即时的反馈。

问:照你这么说,就没有办法解决学生的需要吗?
并不然。
从我自己的学习的经验,学生如果有动力和愿意投入学习,我们可以配合和帮助他学好CMMI。
我考过各色各样的个人认证,如:PMP, ACP, CISA, ASQ  6 sigma GB / BB 之类,都没有正式上过付费的课程。

回顾自己自学并通过考试的历程:
1.    有明确的目标/方向,可参照对应的课程大纲。
2.    读参考书:专业考试都会有参考书、资料清单。读参考书很重要,自学单是靠老师一些幻灯片的“重点”笔记是不够的。所以书籍很重要,可以提供全面完整的知识。
3.    做很多练习题。比如数学/物理都可以靠做很多题目来学习,通过做题检验自己掌握了多少。不是单靠老师幻灯片/笔记,而是要靠自己的读书总结来学习,才可以真正消化/学懂。比如几年前,我自己去学CMMI服务模型(SVC) 时,美国老师要求每学生依据自己熟悉的公司情况写故事——这公司如何满足每一条SVC的条文要求。如不满足,应如何改善? 从这个写故事的经历,我发现本来以为表面上看懂的一个实践 (practice) ,其实是不太了解,通过写这些实例就可以想清楚,这个实践是什么意图?什么目的?

问: 刚才的经验如何能帮到这个要学CMMI的学生呢?


答: 可以依据上面的成功自学3步曲:
1.    CMMI本身是一个很明确的大纲、目标,看模型本身就可以了。
2.    参考资料——因CMMI已经在美国、印度等地流行了多年,有大量的参考书,有些更是美国SEI出版。 但反过来,有参考价值的中文CMMI书籍极少,如学生可以直接读英文CMMI书当然最好。但如果学员的英文水平有限如何办?这便只能靠翻译,我们也不断翻译一些很有参考价值的英文内容,放在Wiki服务器供学员参考。
3.    接下来学生应依据实际的情况,对CMMI模型写故事,就像上面提到自己写服务模型的文章一样,当学生写完故事的时候,他会更了解CMMI模型的意图,如何用在实际项目中。


3

效果

您可能会质疑——您自己觉得有效果,客户又是如何想得呢?
最近,我也使用了这种远程配合现场和写故事的方式,在中期评估时,做了一个网上客户满意度调查,分数如下:

从调查结果得知,他们还是很欢迎wiki这个互动平台。

4

ONLINE 学习是否也适用于技术领域

今天和一位专注编程与测试的培训与咨询的老师吃饭交流。
我们发现无论是软件工程过程改进还是写代码,这些软件开发客户的问题都很类似。而且他们大部分都不觉得现在的做法有问题。
例如:
组长:“我这个功能要用十几行代码,因为需求很复杂。”
老师:“这里很多都是多余,只剩下两行便可,不影响最终的功能”。
在经过内部讨论后,他们才接受老师的说法——有些编码人员没有注重如何真正把代码写好,只是按自己对需求的理解来编程。
但老师不是天天都在旁边指导,有什么方式,可以帮企业 “看到”自身的不足?
可靠的数据可以起“镜子”作用。
例如:
平均一天可以写多少有效代码(或功能点)?
测试人员一天可以写多少有效的测试用例?
这些需要与行业标杆作对比,才可以看出不足。
而软件开发行业标杆现在在国内是缺乏的。
美国在过去几十年积累了大量的软件开发统计数据,可是大部分都是基于传统瀑布性开发项目。不太适用于现代比较流行的敏捷开发。
所以当我们问一些比较有规模公司的软件开发主管,他们的生产率过去是什么水平?
很多说知道,但是要他讲出具体的数字却傻眼,都会说要看情况而定。
我们过去两三年不断地为一些高质量团队(如金融、银行)做培训,开始积累了一些可参考的生产率数据,但这刚刚起步。
目标是把这些真正的大陆行业数据作为企业的标杆,让开发软件公司开始意识到自己真正的水平如何?跟其他同类型的公司比较呢?
当企业或者技术人员程序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后,才可以进入学习的环节。
不论过程或者技术的学习,必须依赖自己动手,而不是只是看视频、读资料。

问题: ONLINE方式可能在过程的“软”领域适用,但在软件开发,最核心就是写好代码,用得上吗?

回答:
其实要学好怎么写代码更不需要太多和老师面对面沟通。
这位老师分享说,当他要展示如何写好代码时,特别要注意整个环境配置是否正确,如配置不对,会导致程序运行出问题。


客户的编码培训和咨询也是可以配合online,如何操作?


先做1、2天现场培训,让老师现场讲解写代码注意的事项,如何避免一些陈旧的语法,做一些现场练习题,之后,编码人员就可以在实际项目中尝试,老师定期到现场辅导。
同时利用网上互动,讨论练习题和项目中的编码问题。有些编码语法、标准、参考,我们可以用资料的形式,让大家先做准备。
这需要有一个平台或者讨论区,老师与学生可以在线互动交流。
相对来说,项目管理培训就更需要面对面跟学生分享,讨论实际的场景,这是ONLINE培训取代不了的。
由于繁忙的工作,单是靠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很难。如之前的杭州总监说,他们不仅仅有online培训,也配合很多内部竞赛,推进团队的学习精神。


但是一般中型公司没有这么多的资源举办那些活动。怎么办?


从我们过去的经验,发现评估是很好的方法,促进员工学习。
以刚才提高编码学习为例,当他们要配合评估的目标时间点时,就逼着要做一些例子,或者做一些度量数据分析。
本来没时间来学习提高,现在也必须要做。

5

探讨:最佳ONLINE学习的启发

要改善公司的代码质量,不仅靠教编码人员写好代码,更需要公司有度量、标杆。
同样,公司培训要做好,不是单靠配上online就可以。比如我培训的一家公司的人事部,也觉得整个公司的培训需要提升,但是缺乏对内部老师的良好激励,怎么会有人愿意当讲师?
有些高层对培训(例如对新员工培训)不注重,只是希望尽快找些人上岗,解决人手不足问题,都会导致公司培训无法做好。
单靠如何提升培训本身是不够,我每次都会跟企业强调,要所有人参与,讨论并解决整个系统的问题。
企业和身体类似,每个部位之间互相影响,最终决定人体的健康。
这点也是CMMI模型美妙之处,它总结了美国软件企业在项目管理、软件工程、支持类的所有最佳实践。
有些敏捷大师批评CMMI模型太广泛,几乎没有不覆盖的地方,而敏捷专注于软件开发,更有针对性。 这也正是CMMI与敏捷可互补之处。联合起来,便能更好解决企业的系统问题。
我想大家都同意,所有的过程改进必须有高层的支持和牵头。
戴明博士这样说,丰田也是这么做。因为高层才是控制支配所有相关资源的重要人物,在他下面有培训、项目管理、需求、测试等等。如果我们不是从系统的视角来看、改进,只抓编码质量、测试方法等,便违背了所有人参与并解决整个系统问题的原则,效果大打折扣。


后记

系统概念并不只限于科技,50、60年代在人类科学、心理学等已经开始出现。
现在软件工程有很多中外编著的相关分类书籍,有大数据、数据分析、编码自动化测试等等,但都是专注于某个课题,能从系统视角放眼全局的不多。
CMMI这种全面的模型,是帮助我们从整个系统看问题的很好入门。


文章初稿发给几位相熟的朋友指正时,其中王老师说:CMMI学习方面,如果从内心对过程改进有渴望、有兴趣、希望解决实际软件研发的问题等角度出发,online学习可能效果会更好。

联系我们

电话:18921395967

QQ:1228021190

微信:processis2009

地址:香港/北京/江苏

官网:www.processis.org

邮箱:claire@processis.org